封疆大吏

作者:香葱豆腐

第五十四章 乱局(二)



    虽然即将离任,但他仍然不想看到西川按照某些人的意愿发生动荡。

    同一时间,赵长德将一本西川地理志和一本机关统筹录原封不动的扔到朱克己面前,“滚出去办自己的事去,一天到晚瞎琢磨,再敢乱动心思,你就去叫张洋前辈吧,你怎么不想着跟人家陈桥学学?”

    朱克己见到两本书原封不动,立即放下心来,伸手挠了挠头,笑道:“我跟陈桥誓不两立啊,跟他学啥。”随后就拿起书走了出去,轻轻将门带上。

    早上,听到谣言四起,朱克己其实还是挺紧张的,将两本书偷偷放书记桌上,目的是为了试探,看看赵书记会不会动这两本书,若是不动的话,就说明对方没有给他安排后路的意思,也就说明赵书记即将调走的说法只是谣言。他为赵书记服务了三年,双方默契十足,有些事情,不好开口明言,却是能在这些不经意的细节上反应出来的。

    赵书记明确表示不会给他安排后路,还直接将杨正和换秘书的事情点出来,这里面其实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原本还云里雾里有些担心的,现在他却是能确定,赵书记会留下来,杨正和会调走。

    书记高升,继续给书记当秘书,是必然会跟着水涨船高的。他现在行政级别是正处,书记升职之后,过两年给他调整为副厅完全可能。书记让他跟陈桥学也并非是对他不满意,而是有些暗示在里面。

    陈桥是全西川省最近几年里最为成功的秘书,这是毋庸置疑的,所有的秘书提起陈桥,都是一阵羡慕,包括他在内。

    秘书党、秘书路线被很多人羡慕的原因是升职快捷,的确,给省委领导当秘书,升职不是一般的快。可当秘书也有难处啊,很多东西别人雾里看花看不明白,只看到秘书升职快,可却不知道秘书路线想要下放的话,大多都难产。

    秘书党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起点高,人脉积累快,见识广,可劣势在于没有实践经验,在官场上,这一点是致命的。

    他还记得三年前,他刚给赵书记当秘书的时候,正巧凌书记的秘书刘清选择下放,当时那一幕,他现在想起来还有些悻悻然。凌书记是省委书记,刘清为省委书记服务了整整五年,选择下放之前,行政级别已经提拔到副厅有一年半的时间,在秘书党里,这资历已经牛翻天了,可最终的结果怎么样?

    当时,因为刘清资历足够以及凌书记的信任,使得他心有些大,想一步到位高配某县委书记并直接进常委,结果就遭遇到众人的阻击。他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因为凌书记的面子,直接去一个县里以副厅级高配县委书记,没问题,大家都没意见。或者是直接去某地级市里占个不入常的副市长,也没问题,唯独入常不行。

    在众人看来,即便是省委书记的秘书,没有实践经验的话想一步入常,这是不合规矩的。正常情况下,可以选择高配某县正职,也可以选择地级市不重要的副职,另外就是调省直机关过渡,这才是正常流程。没有经验的秘书没经过过渡就想直接入常,这是在破坏规矩,你凌书记要破坏规矩为你的人铺路,那咱们就好好讲讲道理吧,结果却是连骆超和杨书记都不赞同从而选择了沉默,以至于刘清现在还在商业厅跟人讲道理。

    刘清的过渡时间有点长,不过想来也差不多了,凌书记走之前是必然会扶其一把的,下放到地级市任常委,估计就是最近一段时间的事了。

    要知道,刘清是正儿八经的副厅级,服务的对象还是省委书记都遭遇到这样的阻击,其他人可想而知。相比起来,陈桥是幸运的,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服务的领导只是副部级,却能直接以正处级别下放到县里做县长,令所有人都羡慕不已。可他却是知道,陈桥的幸运是杨书记借助了苏联政变的东风之下的产物,而且正好赶上蚌县出事,有点下去堵抢眼的意思。并且,杨书记在榕城市委算得上一手遮天,都同样不敢直接将陈桥放县委书记的位子上,还得经过县长过渡,可见他们这些纯秘书党下放的难度。

    至于那些直接下放成为某地级市常委的,也有,但少之又少。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有过其他机关或是地方任职经验的,亦或是做出过巨大贡献并且资历足够的,大多还是高配到正厅的行政级别的秘书才能直接入常,唯一的一两个特列,那是祖坟冒轻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