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疆大吏

作者:香葱豆腐

第四十一章 下乡(四)



    “当然,在打申请之前要和乡亲们统一好口径,上面会派人考察,让乡亲们配合,做出誓死要修路的样子,务必要让考察的干部看到你们修路的决心。”

    张队长有些疑虑,“那……要是镇上的干部来考察,看不到鱼苗怎么办?”

    “这不是最重要的,随便找个理由就搪塞过去了,他们要看到的是你们修路的决心。只要能确定你们是真想修这条路的话,就算明知道没有鱼苗,镇上也会批这批款子的。当然,能提前发动大家集资购买鱼苗是最好的。”

    “最好是能先买鱼苗,买个几千尾鱼苗,报告上要夸大十倍,数量越大,批下来的修路款就能多一点。当然,措辞要注意,是在镇领导的带领下弄出来的。只要申请写得好,能往领导们脸上贴金,再加上乡亲们有决心修路的话,这钱,批下来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听到杨柯这样说,似乎是把所有的事情都算计在了里面,大家就笑了起来,不约而同的都露出了那种很歼诈的笑容,仿佛乡政斧和一众村民都已经掉进大家挖的坑里上不来了似的。

    张老头笑得最开心,露出几颗残留的牙齿,脸上的皱纹仿佛都荡开了。

    李小丽那边的烤鱼已经熟了不少,小家伙们围在灶边上,大口大口欢快的啃着,完全不知道这边正有几个不良分子在算计着他们爹妈。

    “泥土路,到时候用拖拉机或者三轮车往外运的话,会不会把鱼颠死?”张队长不放心的问道。

    “修路养鱼这些我是外行,你应该比我清楚的,不过我想,在框里多装些河水,这样的话,就算路面颠簸起来,水里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动静。况且,活水里养出来的鱼,应该没那么娇贵,不容易死的。实在不行的话,就装置氧气,往外运的时候,走到一半,停下来输氧,等这些鱼喘过气来再走。当然,这些只是初略的建议,我是不懂养鱼的,具体的方案,还得你们运输的时候多**索几次。”

    “不过,这些东西不难,在**索的同时,还可以选择平整马路嘛,每隔一段时间就将路面平整一下,只要不下雨,保证不太颠簸就行了。”

    “等鱼运到镇上的时候啊,可以在那边租间店铺,专门用来卖鱼,现在镇上的店铺很多都是空的,很好租到手。等到卖几次之后,活水鱼的名气就打出去了,就更不愁销路了,大家都会来这里买。就算是比那些池塘里养的鱼卖得贵一点,人家同样会选择买这里的鱼,能吃鱼的人就不会在乎这点小钱。”

    听到这里,张老头和张队长忍不住两眼放光。团委的几个小年轻也听得津津有味,似乎听杨柯帮张家村规划的这个蓝图,比李小丽的烤鱼还香。

    “所以啊,说一千道一万,这条路才是根本,必须得修起来。可以想象,等这条路修起来之后,张家村的人,马上就会变成实打实的地主。粮食能成车的拉出去卖,家畜也能装车拉出去卖,还有活水鱼,你们就等着收钱吧。”说到这里,杨柯心中暗自笑了起来,他想起了第一次忽悠赵邀坑他老爹的情景,似乎效果还不错。第二次是和杨正和在书房里,他说的招商引资的解决方案,虽然还没发表出来,但想来父亲能从中受益不小。而这次,受益的将是整个张家村的人。

    其实,他们真的只需要一条泥土马路就能打个翻身仗。

    “有钱之后啊,村子里的孩子娶媳妇就不用愁了,这条路的用处还多着呢,能从外面运进来红砖,给孩子们建新房吧?将来村里万一要是有谁有个病痛之类的,开着车突突突的就能很快的送去医院……”

    杨柯说完,大家就是一阵沉默,都在心里幻想着张家村会因为这条路而发生的变化。杨柯心中暗笑不已,变化肯定会有,这些人也肯定会从中受益,但绝不会在短期内就会有多明显,毕竟,致富这些事情,都是需要靠长期积累经验的。如果路修得不好,擂得不实,坑坑洼洼的,到时候前面几批运出去的鱼,起码得颠死个七七八八。张家村的人,必然会在付出一定代价之后,才会竭尽全力去修整这条马路。但这条路修好之后,三五年间,张家村必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