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疆大吏

作者:香葱豆腐

第十三章 龙山村



    龙山村有个传说,就是因为这些土匪的存在破坏了当地的灵气,以至于现在的龙山村土地贫瘠,地里收成一直欠佳,所以,村民们到现在也过着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的生活,属于龙山镇的特贫村落,每年都吃国家救济粮。

    龙山村总共1700人,403户,分为7个村民小组,分布在龙山脚下,这些人就占了整个龙山镇贫困人口的一半还多一点点。

    杨柯的前两任在那边呆了好几年的时间,想了很多办法,发动村民种植果树和经济作物,但都没取得什么效果,相反的,还浪费了不少资源和财产,以至于目前的龙山村对政斧意见颇大。

    杨柯揉了揉眉头,苦笑起来,还真是个烂摊子。基层的工作,最怕的就是失去民众的信任,可他接手的这个村子,显然就正处于这个状态。龙山村对镇政斧的评价是:干部工作很努力,但没半点水平!

    杨柯苦笑摇头,这也怨不得村民,他能从资料中看出,原本这些龙山村民对政斧还是很拥护和期待的,但几年的配合,投入了巨大财力和希望,却没能得到相应的收获,辛苦之下,却等来这样的结果,换谁来心里都不会平衡。

    实际上,这些遗留下来的资料相当完善,不仅有水质土壤的勘测评估,还有很多经济作物的种植经验,但最后都是并不适合这里。也有水质土壤适合的经济作物,但却不适合西川的气候,适宜西川气候的农作物却适应不了这里的水质土壤,也就是说,龙山村并不适合种植,以前曾想过改良土壤,但花费了巨大的功夫,收效却是甚微。从这些资料上,杨柯能看出,他的前两任还是花了很大功夫的,只是最终结果却并不如人意,只能败走麦城。

    天知道他会不会是下一个?

    “咱们政斧工作人员里有龙山村的人吗?”杨柯想了想,问旁边正发呆的龚韵。

    “没有!”龚韵回答得特干脆,然后反问道:“您要去龙山村了?要不我带您去吧,我认路可厉害了。”

    看着这个动不动就将“我最厉害”作为口头禅的小姑娘,杨柯笑着摇了摇头,“我可能会在那边呆上一阵子,你跟过去不方便。”

    小姑娘就失望的“哦”了一声,埋下头不再说话。

    大多承包了村子的领导,都会在当地选个落脚的地方,若是太晚了,就借宿在当地,杨柯若是去龙山村实地考察,大抵也只能采取这样的做法。毕竟,龙山村相对比较偏僻,距离镇上有五公里左右的路程,道路又算不上好,晚上很可能回不来。

    镇上已经形成了书面文件并上报过县里,那也就是说事情已经没有转寰的余地了,他若是不想使用特权调走,就只能想办法将龙山村发展起来,没有其他的路可走。看着这些材料上的数据,一时间,杨柯仿若陷入了绝境。

    抽了支烟,杨柯沉下心情,开始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起来,试图找到另外一个突破点。

    人口、土壤、水质、经济作物、还有龙山,一项项排除下来,却没能找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甩甩头,杨柯继续分析起来,既然从这些当地的实际情况下找不到突破口,干脆就再换种思路,结合目前的大形势开始思考起来。

    开发、招商引资、工业、手工制品、劳务输出……一项项分析下来,一项项的被否决,都不太适用。工业和招商引资就不说了,必然是没戏的,手工制品和劳务输出虽然看起来有点意思,但也没多大作用,手工制品这一项,龙山有的东西,其他地方都有,耗费人力也多,虽然也能从中想想办法,但却并不能让杨柯满意。至于劳务输出,龙山村的人文化程度都不高,去外面打工的话,虽然也能解决一些问题,但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毕竟,这样的村子,适合出去打工的人不会很多,大多数人也是不愿意背井离乡,去过那种漂泊异乡的打工生活。

    杨柯将手工制品和劳务输出这两项摘录下来,开始使用鱼骨图细分下去,手工制品上分出了特色工艺制品,其中的原材料上划出了重点符号。劳务输出上也考虑良久,可以让年轻人接受培训,集中往沿海省份输送,至于青壮劳力,则往建筑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