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风云记

作者:温岭闲人

0805有性格的代市长



    丁伯群是市**付主任方振国的老部下,现在是常宁的铁杆,高前进虽是市委书记余文良的亲信,但对常宁很是尊重,和丁伯群也配合得不错。

    常宁一边说着,一边走到面包车上坐下。

    许波问道:“常市长,我们不去三王乡了?”

    指着跟上车来的丁伯群和高前进,常宁笑着说道:“我的计划被他们事先掌握了,我们再去就没意思了嘛。”说着,顺便介绍了车上的几位记者。

    江水流笑道:“常市长,你很有性格啊。”

    常宁笑问道:“很有性格?不懂,什么叫很有性格?”

    许波解释道:“水流是说,你和他见过的其他领导下乡不一样。”

    “呵呵,我不喜欢人山人海热烈欢迎那一套,那是演戏,可我不是演员啊。”常宁笑道。

    丁伯群说道:“常市长,对不起,我们也是正常接待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

    “老丁,你少来这一套,三王乡政府门口至少有上百人吧,这还算正常?你呀,什么时候也学会搞形式主义了啊?”

    看一眼众记者,丁伯群不好意思的说道:“我这不是听说有大记者要来,怕给市长你丢脸么,所以,所以我才找了一些人过来。”

    “呵呵,不打自招了吧,你有一个好侄子,情报工作都做到市委大院去了。”常宁笑道。

    高前进陪着笑脸说道:“常市长,既然来了,总得下来坐坐,喝杯茶再走吧。”

    摆了摆手,常宁说道:“老高啊,我这次下来,就是想看你们不愿意给我看的地方,三王乡是个例外,可你们聚集了那么多人,我这人啊,就怕人多,三王乡就免了吧,你在前面带路,我们直接去北郊移民点。”

    打发走高前进,常宁下令开车。

    锦江市北郊移民点,是锦江市历届领导心头的一个“痛”。

    六十年代初,为了保证锦江城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当时的锦江地区,在锦川市西北的大连山修建了大连山水库,水库在三年后峻工并投入使用,原水库区域内的三千余名山民,集体搬迁到锦江市的北郊,整整三十年过去了,当年下山时的婴儿,如今都已娶妻生子,移民人口增加到将近一万,却始终找不到城市的归属感,这里也成了锦江市最落后贫穷的地方,他们曾经靠山吃山,如今却生活在一块沙石地上,每年靠政府的补助和救济度日。

    这个移民点甚至没有乡级政府去领导和帮助他们,几十年来,周边的乡镇不愿接纳他们,他们一直被市民政局里一个叫大连山水库移民办公室的机构领导着,这个办公室只有三个人,却要管一万人的吃喝拉撒和生老病死。

    丁伯群坐在常宁对面的座位上,瞥一眼旁边的记者,看着常宁欲言又止。

    常宁说道:“老丁,你看我干什么,是不是想说家丑不可外扬这句话啊,以我看,这种家丑就该外扬,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嘛。”

    新华社记者方青说道:“常市长,丁书记,这个移民点我听说过。”

    丁伯群问道:“方记者,您是怎么知道的?”

    方青说道:“好象是一份内参上吧,题目就叫‘历史的欠帐几时还清’,说的就是你们锦江市大连山水库移民的现状,我记得应该是三年前的内参。”

    “问得好,历史的欠帐几时还清,在还清欠帐的同时,该狠狠的抽领导的屁股。”常宁说道。

    丁伯群说道:“常市长,据我所知,你是十多年来第一个到移民点指导工作的市级领导。”

    江水流问道:“常市长,你能说说这个移民困境形成的原因吗?”

    常宁耸了耸肩膀,微笑着说道:“江记者,我不是历史学家,你的问题交给别人去研究吧。”

    江水流又问道:“那么,你是想解决这个历史遗余吗?”

    “当然,总不能留到二十一世纪去解决吧,真要是那样的话,我也该挨板子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