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政府办主任

作者:晨风徐徐

第128章 少妇朱红



 在场的个个情不自禁地啪手鼓掌。

 受鼓掌声的激励,老唐接着说,在计划经济下,买衣凭布证,吃粮凭粮票。改革开放之后,土地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农民的日子渐渐富裕起来,计划经济也转向了市场经济。到80年代前后,人们的穿衣打扮也有新的变化。“的确良,兰卡机,锁边裤子绿大衣”、“尖皮鞋,喇叭裤,上衣穿着尼子布”、“蓝嫌暗,黑嫌土,花花绿绿好跳舞”、“大人小孩穿的靓,奶奶也穿花衣裳”

 近几年,人们更着重了穿衣打扮“穿西服打领带,锃亮的皮鞋皮腰带”、“男穿多,女穿少,老穿鲜亮,少穿老”、“以前穿衣防寒流,穿衣赶潮流”、“以前烂了补补丁,不烂戳窟窿”

 这些顺口溜说的水利局的老马很感兴趣,他说,老唐啊,你真是名符其实的“活农村”啊,来,再给我们说说吃的方面怎么样?

 老唐说,行啊,你们听啊。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早上糊涂中午面,到了晚上不吃饭”、“早上喝菜粥,中午窝窝头,一天三顿不见油”、“一顿稠来两顿稀,多下红芋少下米。大人勒紧裤腰带,莫让小孩哭肚饥”

 老唐停了一下,你们听过这些没有?

 老马答,没有,这些顺口溜对50岁以上的人来说是不陌生的。

 老唐说,30年前我们村粮食总产量几十吨,油料总产量几吨,除交给国家外,人均粮油已剩寥寥无几。到了80年代前后我村粮油生产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一年四季净好面,油盐酱醋不能断”、“两个菜一个汤,一年四季不断秧”、“好面馍,白又暄,离了菜可不沾”近几年来粮食总量先后翻几番。同时,油料和畜牧业也持续增长。牛奶从无到有,牛奶产量快速增长。如今,饮食的顺口溜又传遍大街小巷。“鱼嫌腥肉嫌腻,青菜红薯做调剂”、“四菜一汤,好酒二两,强过地主,胜过皇上”、“鸡鸭鱼肉不稀罕,讲究营养是关键”、“人真奇怪,大人小孩都喝奶,小孩喝奶娘怀抱,大人喝奶市上买”

 老唐的闲聊,几人很开心,午餐时间到了,他们留老唐吃饭,意思是一边吃,一边唠。

 老唐说,反正没事儿,就喝两盅吧。

 几杯酒喝后,农业局的小陈问,你刚才讲了吃和穿,还有住和行再跟我们吹吹怎么样。

 喝了几杯酒的老唐又来了劲了。

 这个住吗,就更多了,30年前啊是“泥巴墙,茅草房,支口锅,铺张床”、“白天进太阳,晚上进月亮,挡不了风遮不住雨,还用木棍顶着墙”、“一个棚四根棍,还能做饭还能睡”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在住房上,也有了新的变化“瓦剪沿,腰玉墙,冬天暖,夏天凉”、“青砖红瓦、屋脊透花”、“明三暗五,不是地主”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加之城乡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广大农村加快了城镇化建设步伐。很多农民摇身变成了“市民”随之而来的住房也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吃不愁、穿不愁,扒掉瓦房盖洋楼”、“住房装修像宾馆,三人两个卫生间,一家两台大彩电,家中有了电影院”、“盖房讲规划,住宅小区化,庭院美如画”、“不见砖,不见梁,真皮沙发弹簧床,做饭不烧柴,解手不出房”这也应验了这样一句顺口溜:“六十年代住草房,七十年代建瓦房,八十年代加走廊,九十年代盖楼房,实行建洋房,盖处别墅讲花样”

 赵亮亮说,那交通方面变化更大了,自然由不少段子了。

 老唐说,当然,过去“千里路遥,凭腿两条”、“十里八里不算路,加快最后那几步”、“上个店,赶个集,穷人靠脚走,富人骑毛驴”、“雨天似胶,晴天如刀,走路闪腰,骑驴摔跤”到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结束了走路基本靠腿的局面,出现了自行车、摩托车和机动三轮车。随之而来的顺口溜也流行开来。“自行车用力蹬,一天一夜到南京”、“‘飞鸽’、‘永久’,一步不走”、“摩托车俩轱辘,跑起路来快如飞”、“三轮车开进家,好比农民的桑塔纳,能走亲戚能种地,还能赶集做生意”、“条条大道通罗马,村村油路通我家”如今农村已实现村村通柏油路,农民手中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小轿车也开始广泛进入寻常百姓家。“开个轿车不算富,哪村都有好几部”、“小汽车笛笛,里面坐着种地的”、“的农民真是牛,开着轿车去旅游”

 大家听的很开心,没想到在老唐身上学到这么多东西。一个个端起杯子感谢他给大家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