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原理

作者:Adam Lyons

第二章 建立熟悉感

    建立熟悉感

    在这里,熟悉感是指让她习惯你的出现。熟悉感对建立吸引是重要的,如果她和你一起时觉得不舒服,她根本不会和你多说一句话。建立熟悉感是为建立吸引铺垫。有些时候,一定的熟悉感会预先存在,例如你们对对方已经有一些了解,或者有很多共同的朋友。更多时候,你需要自己建立熟悉感。从建立熟悉感开始你们的关系是最好的,如果一开始就太过急进,她会给你负面的回应。不要跳过这一步,除非你确信她已经想和你建立熟悉感。

    一个困难的问题是如何开始和她说话。光是想想要接近一个陌生人然后和她说话,就已经非常可怕了。男人害怕被拒绝,女人害怕失去矜持。这也是我们会认为男女关系靠缘分的其中一个原因,因为我们无法想象它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我们通常会在社交场合中寻找异性,因为在社交场合里面我们有预设的熟悉感。 在自己的社交圈里面建立熟悉感是最容易的,例如通过朋友介绍。我们很自然地会倾向于正面地去看朋友的朋友,比没有朋友介绍时觉得更舒适。

    相近度

    有一个称为“相近度”的心理学术语,意思是,以某种形式和某人靠得很近。这可以是地理上的相近,例如,你们住得很近;也可以是身份上的相近,例如,你们同属某个组织。当然,住在同一层的,会比住在同一座楼的更加相近。人们更容易接受打扮和外貌和自己同一类型的人,或者是跟得上时尚趋势的人,这些都属于外表上的相近。

    注意!

    “相近度”是一个用来描述物质之间的邻近性 的物理术语,而心理学认为这是社交吸引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近度”最早是由心理学家 Leon Festinger,Stanley Schachter,Kurt Lewin 和 Kurt Bach 于 1950 年 在 Westgate Studies conducted MIT  university 提出的。

    如A-C-B D的关系,A 和 B 都被 C 吸引,因为 C 就在 A 和 B 中间。

    同样道理,C 也会被 A 和 B吸引,可以选择 AB 的其中一个。D 在 ABC 组合之外,所以相近度是最低的。

    相近效应让人们倾向于和经常碰面的人发展友谊或男女关系。也就是说,关系更容易在相近度高的两人之间发生。

    相近度适用于社交团体,朋友介绍使得建立熟悉感变得容易。这些团 体可以是同班同学,朋友圈子或工作同事。这解释了为什么老师喜欢和老师约会,警员喜欢和警员约会等等。

    这种类型的相近通常被称为“曝光效应”,一样东西曝光率越高,就越容被接受和喜爱。广告业很好地利用了曝光效应,也就是“品牌效应” 。人们会因为对某个品牌的熟悉而去信任和喜欢它的商品。就吸引力来说,心理学认为如果某人觉得你属于她的圈子,或者住在她附近,她会觉得你更加吸引,她们和你一起会觉得更加舒服,开始信任你。心理学家用“曝光效应”去解释为什么经常碰面的人会更吸引。我们内心深处都有对局外人的不安,这在人类历史上或动物界都可以找到根据,熟悉感能消除这种不安。研究表明,就算是短时间的曝光,也能让某个音乐或绘画作品,或某个人物得到更好的评价。一个经常发生的例子是,就算你一开始不喜欢某首流行曲,但由于它的大量曝光,你在听过很多遍之后会不自觉地哼唱,甚至买了唱片。

    注意! 1956 年,Alan C Kerckhoff 进行了一项调查, 发现大概有 70%  的夫妇在结婚前居住的距离不超过 20 个街区。仔细想想的话,确实有道理,但人们通常不会发现这个现象。

    然而,同属一个社交圈子,或者住得很近并不是建立熟悉感的唯一途径,在社交活动中,即使你不认识任何人,也一样可以通过表现自己的社交能力来建立熟悉感。只要你能和其中一些人建立熟悉感,你就可以像滚雪球一样去和更多的人建立熟悉感。

    现在的问题是你需要先和社交场合中的某些人建立熟悉感,如果谁都不认识的话,这仍然是一个难题。我们需要其他的技术去建立熟悉感。

    即使没有朋友介绍,你还有很多事可以做。比较容易的方法是看看有没有人想主动跟你说话,其实这样的人比你想象要多得多。那些在注意你的人,长时间看着你的人,对你笑的人,都是在邀请你和他们聊天,他们想和你建立熟悉感。你只需要微笑,接近他们,开始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