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惑的艺术

作者:罗伯特·格林

第七章 魔力大师



    那些凭借出众的姿容、**的装扮吸引别人的人总有一天会魅力尽失。青春的娇艳会退色,总有更年轻、更美貌的人取代你。人们会对空有美丽外表,却拙于交际的人厌倦,可是人们永远不会对自我价值的被认可、被称赞厌倦。掌握这种能力,让别人感觉自己像个明星,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关键之处是冲散你的性**,更加全面地施展魅力,营造一种更朦胧、更有**力的**氛围。这种拓展开来、无所不在的“**”更持久、更醉人,令人永远向往。

    3.1761年,俄国伊丽莎白女皇去世,她的侄子继位,史称沙皇彼得三世。彼得的心理年龄很不成熟——虽然早已不是小孩子,但他还热衷于玩耍那些玩具士兵。现在做了沙皇,他就可以为所欲为,沉迷于他的游戏中,让世界见鬼去吧。他与腓特烈大帝缔结了一个对这位德国统治者非常有利的条约(彼得崇拜腓特烈,主要是因为普鲁士军队行军时整齐严明),这其实是彻底的失败。不过在情感与礼节方面,彼得更让人无法忍受:他拒绝为他的姑母,即刚去世的女皇服丧,葬礼刚过去几天,他就开始玩他的战争游戏,举办各种各样的宴会。他的行为与他的妻子凯瑟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在葬礼上举止得体,令人称赞。葬礼过去几个月了,她依然身着黑衣。别人还会经常看到她在伊丽莎白的墓旁一呆就是几个小时,不停地祈祷哭泣。她并不是俄国人,而是在1745年东嫁俄国的德国公主。当时她根本不懂俄语,可现在,连俄国最偏远地区的农民都知道她已皈依了俄国东正教,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学习俄语,如今已经能讲一口漂亮的俄语了。大家觉得,凯瑟琳比宫廷里的纨绔子弟还像俄国人。

    在那艰难的几个月中,彼得几乎惹恼了每一个俄国人,而凯瑟琳则谨慎低调地有了一个情人——格里高利·奥洛夫。他是护卫队中尉。通过奥洛夫之口.凯瑟琳的虔诚孝顺、爱国爱民、堪当女皇的观点流传开来——跟随这样的女皇要比效忠彼得强得多。深夜,凯瑟琳会与奥洛夫促膝长谈。奥洛夫告诉她军队就在她这一边,还督促她发动政变。凯瑟琳听得聚精会神,但总说现在还不是时机。奥洛夫不禁担忧:也许她太过温和软弱,无法担此重任。

    彼得的政府独裁专制,被杀的人不计其数。他还越来越**他的妻子,扬言要和她离婚,娶他的情妇。一天晚上,彼得喝得酩酊大醉。看到凯瑟琳沉默冷静,任凭他如何招惹也无法把她激怒,于是怒不可遏,下令拘捕凯瑟琳。消息很快传开。奥洛夫赶来警告凯瑟琳,要是不立刻行动,她就会入狱,还可能被砍头。这一次凯瑟琳没有争辩。她只是穿起了孝服,任秀发飘散开来。她跟着奥洛夫登上等待已久的马车,疾驶到了军营。在军营中,士兵们拜倒在她脚下,**着她的裙边——他们对她耳闻已久,但却从没亲眼见过她。他们觉得她就像圣母玛丽亚再世。他们给她拿来军装,穿上军装的她英姿飒爽,令人大为惊异。在奥洛夫的指挥下,他们朝冬宫进军。随着部队在圣彼得堡的街上行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部队。所有人都为凯瑟琳欢呼,所有人都认为彼得应该被废黜。很快教士们就赶来为凯瑟琳祈祷,使民众们更加振奋。整个过程中,她都无比沉静,高贵威严,似乎一切都由命运掌握。

    当彼得听到和平造反的消息,变得歇斯底里,同意当晚退位。凯瑟琳不费一枪一炮便成了女皇。

    孩提时的凯瑟琳聪敏活泼,而她的母亲不希望她如此热情好胜,希望她乖巧听话,因为这样才能攀一桩好姻缘。因此凯瑟琳成了母亲不停批评教训的对象。在反抗过程中她学会了一些技巧:她表面非常顺从,让别人怒火渐渐平息。只要她有足够的耐心,不当面争辩,也不强硬抵抗,她妈妈就会被她迷惑。

    凯瑟琳嫁到俄国时年仅16岁,在俄国没有一个朋友、没有一个熟人。于是她便把对付妈妈的办法用在这里。在宫廷权贵面前——咄咄逼人的伊丽莎白女皇,她那幼稚、愚蠢的丈夫,数不精的阴谋家,背信弃义的小人——她都礼让有加、曲意顺从,同时静候时机,施展魔力。她早有当女皇的野心,也清楚她的丈夫是多么无能。但是通过暴力夺得皇位又有什么好处呢?只能让别人抓住阴谋夺权的把柄,使自己陷入无休无止的忧虑中——担心自己有一天也被废黜。不,一定要等时机成熟,让人民主动把她推上皇位。这是女性的革命方式:驯顺坚忍。耐心等待。凯瑟琳故意让人感觉她对权力毫无兴趣。结果是别人深感宽慰,自己魅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