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惑的艺术

作者:罗伯特·格林

第十四章 濒临边缘——极尽所能,加深魅惑



    他们的友谊刚刚建立,她便给了夏多布里昂一个惊喜:她已经说服她的一个朋友把鲁谷买下。那个朋友因事外出几个星期,于是她便邀请夏多布里昂到他以前居住的庄园里小住几日,他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他带着雷卡米埃在鲁谷四处散步,告诉她鲁谷的每一棵草、每一寸地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地方呈现着怎样的记忆,等等。他的思绪飞到更远的从前,他讲起了他的童年。他与雷卡米埃夫人并肩散步时,有时会直视她慈爱的双眸,他就会感到全身一颤。他似乎从她的眼睛里读出了赞赏和认可,可是又不敢断然确定。他能确定的就是他必须回到心灵深处,把那些悠远的回忆写在纸上。“我要利用最后的时光书写我的青春。”他说,“只要我的心还能感觉到青春的真谛。”

    雷卡米埃似乎愿意接受夏多布里昂的爱,可她又总是努力把这种爱保持在精神层面。而“浪漫巫师”也不是徒有虚名。他的诗歌、他的忧郁神情、他的坚持不懈,最终赢得了她的首肯。这也许是她生命中的第一次屈服。之后,他们成为时刻不离的恩爱情人。然而夏多布里昂本性颇不安分,过了一段时间,他便觉得身边只有一个女人过于单调了。他的精神无法安宁,于是又开始新的风流情事。很快雷卡米埃和夏多布里昂就不再见面了。

    1832年,夏多布里昂到瑞士旅行。他的生命又一次跌入低谷,不过这一次他不管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真的老了。在阿尔卑斯山中,他开始为他青春时的荒唐念头而苦恼。他想起了在布里塔尼城堡的日日夜夜,这时他听人说雷卡米埃夫人也在这里。他们已经多年未见,于是他急忙赶到了她小憩的酒吧。她像从前一样对他非常和善,他们白天一起散步,晚上一起畅谈到深夜。

    一天,夏多布里昂说他终于能够完成他的回忆录。他对她吐露了一个秘密:他告诉她西尔菲的故事,告诉她西尔菲是他少年时期幻想出来的一个情人。他曾经希望在生活中碰到真正的西尔菲,可是他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女人与西尔菲相比都相形见绌。多年来他都无法忘记他的梦幻情人。现在他老了,他不仅能再次想起她,甚至还能看到她的脸庞,听到她的声音。带着这些回忆,他意识到他真的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他的西尔菲——那就是雷卡米埃夫人,她们的脸庞与声音都那么相近,更重要的是那种沉静的气质、纯洁无暇的品性。他给她读他刚刚写下的对西尔菲的纪念文章,告诉她他渴望再次体验青春的**,并说是她给他带来了青春的美妙感受。他与雷卡米埃夫人的和好促使他又一次书写他的回忆录,最后以《墓外回忆录》正式出版。许多评论家认为这本书当之无愧是他的代表杰作。这部回忆录是献给雷卡米埃夫人的。之后他对雷卡米埃夫人一直无比忠诚,直到他1848年去世。

    解读: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我们渴望遇到、渴望与其相爱的理想形象。很多时候这个形象由我们青年时期接触到的不同人物的特点拼凑而成,甚至有些特点还是来源于我们读过的书或看过的影片。那些对我们的影响异常深远的人——比如说我们的老师——也是构成理想形象的基础。这些特点与显而易见的表面兴趣关系不大,它们通常是无意识的,是很难用言辞说清楚的。

    在青年时期,也就是在理想依然滞留在心中的浪漫时期,我们为了寻找这个理想形象倾尽全力。通常我们的初恋更富有这种理想特质,而后面的恋爱则更加现实。对于与家人住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的夏多布里昂来说,他的初恋肯定是他的姐姐露塞尔。他对她爱慕不已,她的形象在他心中越来越理想化。可是他们的恋爱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他就依照她的形象打造了一个梦幻情人,这个梦幻情人拥有姐姐的一切优秀品质——高尚的心灵、纯洁的思想、无畏的精神。

    雷卡米埃夫人肯定对夏多布里昂的理想情人一无所知,但她肯定在遇到他之前听说过关于他的逸闻。她读过他写的所有书籍,他笔下的形象都有相当明显的自传性特征。她知道他无法走出逝去的青春,他与女人之间无休无止、永不满足的风流情事更是世人皆知。这些无不体现出他极度不安的思想状态。雷卡米埃知道如何走进人的心里,如何挖掘出人的本真思想。她行动的第一步是让夏多布里昂带她去鲁谷,因为在那里他度过了大部分的青春时光。在鲁谷,他的回忆变得生动而真切,他甚至回忆起了童年时光,回忆起在城堡的日子。她积极地鼓励他。更重要的是,她身上散发着一种自然的气质,这种气质与他青春的理想无比契合:纯洁、高贵、和善。雷卡米埃夫人就是露塞尔,就是西尔菲。多年以后他才意识到这一点。不过一旦他意识到,她对他的魔力便无人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