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惑的艺术

作者:罗伯特·格林

译序



    当科学和知识统领了这个世界之时,出现的却是迷惘、荒诞、自杀,是不知满足的发明兴趣的膨胀,是没有尽头的生产价值的追求,是不顾一切的财富的获取,是急剧的世俗倾向的蔓延,是同情心的隐退和爱与善的渐行渐远,是整个文化的轻浮与浅薄,是无家可归的彷徨。可以说,知识与人格的严重分离,人性在知识的重压下迷失了方向。在知识将人的血肉生命贬低和埋没的年代,直面情感、回归情感,使人重新立足于感性和直觉,再次与自然形成希腊式的合欢,可以说是对抗机械理性、对抗无所不在的异化及物的暴力的一种方式。

    然而回归情感并不是说要背弃理性,而是使人在技术理性泛滥的当今社会重新找到柔软的东西,以抵抗机器社会的冷酷侵袭,不再让诗歌像个罪人般在社会中无处立足,文学则像女巫般躲避在世人看不见的角落,而是让人的头脑得以暂时摆脱股票、收益、薪金等的困扰与占据,让月圆月缺、春花秋月进入人们的生活。

    我们承认,情感并不是万能的钥匙。它是理性的对立面,在一个社会结构、生产结构、道德结构都非常发达的文明世界中,片面强**感的**自然会造成混乱,可是如果对这种与生命同在的情感之流一味地压制诋毁也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大禹治水用疏不用堵。承认情感的存在,并且了解情感放纵所带来的后果,然后知道情感应该如何得以宣泄,明白在何种程度上用理性去控制情感,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本书中的许多故事也告诉我们,无度地张扬情感既能成就人,也能毁掉人;既可以让人感受生命的喜怒哀乐,品味人生的多重滋味,也可以让人的声名毁于一旦,让人痛失远大前程。

    这本书从非常独特,或者说是从非常世俗化的角度向我们展现了西方人丰富而又张扬的情感世界。不可否认,书中的一些文字略显格调不高,趣味不雅。然而在改革开放、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也不能对西方的思想文化视若无睹。相反,本着扬弃的态度去了解西方,认识西方,对于我们民族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作为深受儒家传统影响、对情感持谨慎抑制态度的中国人来说,我们不能全盘接受西方的文化,而置自己的优秀文化于不顾。简而言之,分清良莠、辨别美丑,既不盲目崇拜,又不完全加以抵制才是正确的态度。再者,我们必须看到,西方的思想意识形态有其独特的生长土壤及历史根源,我们的文化传统有我们独特的环境特点,敞开窗子只是为了开拓眼界、了解世界,进而取长补短。简单地进行文化移植只会产生畸变。

    鲁迅在评《红楼梦》时曾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读同样一本书会获得什么样的收获,除了作者的书写以外,读者的态度与修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应该本着批判吸收的态度来读这本书,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语言的森林看到后面的真相。

    其实我个人认为,怎样成功地**他人,或者说怎样成功地让别人钟情于你、臣服于你,并不是像二加二等于四这样的客观知识一样是可教的。作者之所以运用这样**性的题目、**性的语言,也许有别的用意,但我们不应被这些语言假相所迷惑,而应该从中汲取真正有养分的东西。

    刘春芳

    2007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