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惑的艺术

作者:罗伯特·格林

第十四章 濒临边缘——极尽所能,加深魅惑



    象征:马上比武

    在竞赛场上,彩旗飘飘,骏马嘶鸣。高贵的女人看着骑士为她而厮杀。她听惯了他爱情的表白,看惯了他单膝脆地的虔诚,更对他们无休无止的歌声和美丽的承诺熟悉万分。他们最善于这样倾诉衷情。可是当号角吹响,决斗开始,就要义无反顾地投入决斗,因为决斗容不得虚假,更容不得片刻犹疑。只有不惧危险,厮杀到血流满面、肋骨断裂的勇士才能赢得她的芳心。

    逆转

    当你把自身的价值证明给对方看时,要记住每个人看事情的方式是不同的。对于那些对强健的体魄毫不在意的人,你展示体魄就没有意义,如果你这样做,只能让对方觉得你在卖弄炫耀,为了引起注意罢了。**者要针对对方的疑虑和脆弱之处采取相应的策略。在有些人看来,甜言蜜语要比勇武无比的行为更令人开心,尤其是那些写在纸上的美妙辞章。对待这些人,你就要写一些情意绵绵的情书——这是一种形式不同的力量证明,不是用行动证明,而是用更诗意、更浪漫的语言证明。要*了解对方,要直击对方的怀疑或抗拒的根源,这样才能让**更有效。

    第17步回归童年

    人们若曾经体验过某种快乐,就会渴望重新体验,重新得到。这些根植于内心最深处、最为快乐的回忆往往来自最无忧无虑的童年,而且常常与父亲或母亲的形象相联系。把你自己放在恋母情结的三角关系中,让对方做回依赖他人、柔软脆弱的小孩,让对方重新体验童年的感受,他们就会在毫无意识、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情感激荡,对你产生绵绵爱意。或者反过来,你回归到温顺依赖的状态,让对方扮演呵护备至、体贴入微的父母角色。不管是哪种情况,你都会让对方对你产生最深沉的迷恋:因为他们又得到与爸爸或妈妈、儿子或女儿这些最亲密的、感情最深厚的人再次相处的宝贵机会。

    情爱回归

    成年人都过于珍视童年的记忆。孩子们事事依赖他人.事事无法做主,其实孩子们的生活是很苦恼的,可是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我们却乐得把童年的不快忘掉,充满伤感地认为童年的世界是离我们远去的美丽天堂。

    我们忘记了痛苦,只记得乐趣无边。为什么?因为成年人生活中,责任成为巨大的负担,有时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因此我们都暗暗渴望童年时诸事依赖别人的感觉,渴望有人能关心我们内心的需求,明白我们的忧愁,化解我们的焦虑。让人们像孩子一样被百般呵护、千般疼爱,这种美妙的感觉会让他们对你心生幻想,心生依恋。我们常常不愿承认这一点,不过我们却渴望回归,渴望摆脱成年人一切外在的枷锁,**出游走在表象之下的童年情怀。

    在事业的初期,弗洛伊德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许多找他看病的女病人都会爱上他。他认为他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由于弗洛伊德的鼓励,病人的思想会潜入童年的世界,在那里,她自然而然地找到了她的病根,她神经衰弱的根源。她会谈到她与父亲的关系,她对温柔与爱的最早体验,也会谈到忽视和遗弃。整个过程会激发出强烈的情感和深沉的回忆。在某种程度上,她被带回了她的童年。为了使效果更为显著,弗洛伊德尽管内心里非常关注,但却极少讲话,让自己显得有些冷漠和疏远——换句话说,他与传统意义上的父亲形象非常接近。在这期间,病人躺在长榻上,无助而被动,这样整个情形简直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再现。最后,她会把萦绕在心中挥之不去的迷乱情感指向弗洛伊德。病人往往意识不到深层的原因,就把弗洛伊德与自己的爸爸混为一谈。她的情感回到童年,对父亲的爱转化为对弗洛伊德的爱。弗洛伊德把这种现象称为“移情”,移情现象成为他心理治疗的主要依据。让病人把饱受压制的情感转移到治疗师身上,他就能把她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问题揭示出来,从而能够在意识层面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