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惑的艺术

作者:罗伯特·格林

第十四章 濒临边缘——极尽所能,加深魅惑



    与婴儿稚气的回归不同,在恋母情节的回归中,你的行为需要根据对方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怎样调整依赖于你所收集的信息。如果你的信息不足,你可以把对方当小孩子看待,不时地责备他们几句。这时你如果发现你激起的是他们丑陋的回忆——他们小时候受到的责备和约束太多了,或者你激起了他们对父母的仇恨情绪,他们便会把这种仇恨转嫁到你身上。因此,在没收集到足够的信息之前,在你无法对他们的童年了如指掌之前,先不要盲目带他们回归童年——比如你不了解他们厌恶什么,缺少什么等。如果对方对父亲或母亲的依恋感非常强烈,而这种依恋在某种程度上又带有某种敌意,那么恋母情结的回归便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对父母总有一种矛盾的感情,即使在我们爱恋他们的时候,我们也会憎恶那种不得不依靠他们的感觉。不必担心你会激起对方这种既爱又恨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使他们无法摆脱与父母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时,对方就不仅仅是重新体验父母的关爱,他们还得到了超越父母之爱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在童年的时候是绝对被禁止的。

    理想自我的回归,在孩提时期,我们依据自己的梦想和抱负,在心中形成了一个理想形象。首先,这个理想形象就是我们想要成为的人。我们想象自己成为勇敢的探险者,浪漫的追求者。其次,在我们的青春时期,我们把注意力转到别人身上,常常试图在他人身上找到理想的影子。我们爱上的第一个男孩或第一个女孩身上似乎就具备我们理想中的那些品质,或者能使我们感到与他们在一起我们可以扮演自己理想中的角色。许多人都有这种理想,只不过有的被隐藏起来了而已。内心深处我们觉得隐隐地失望,失望于我们接受了太多的妥协,失望于我们年龄越大离自己的理想就越远。让你的**对象感到他们青春的理想重现,他们正在一步步靠近理想中的人,你就会让对方感受到某种回归,让他们感觉又回到了意气风发的青春时代。这样,你和对方之间的关系比之前就更加平等,不是恋母情结中的呵护与被呵护的关系,而像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事实上,理想形象常常脱胎于哥哥或姐姐,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努力打造感情火热而纯洁的青春痴狂。

    做回备受呵护的小孩,还有一种回归:你刻意地扮演聪明伶俐、招人疼爱,同时又具有性魅力的小孩。年长的人总觉得年轻人有难以言说的**力,在年轻人面前,他们觉得自己的青春似乎又回来了。不过事实是他们老了,于是他们就把与年轻人在一起时感受到的充沛活力与像父母一样呵护年轻人的快感结合在一起。如果孩子对父母有着隐隐的**思想,这种情感立刻就会受到压制,父母与孩子相处时同样也面临这种问题。在与对方相处时扮演孩子的角色,同时又不用压抑那种**的欲望,这个策略似乎需要以年龄差距为前提,而实际上年龄并不是关键。玛丽莲·梦露非常夸张的小女孩似的特点对同龄人也有强烈的吸引力。你要强调自己的脆弱、易受伤害的特性,让对方有机会扮演起保护者的角色。

    具体事例

    1.维克多·雨果的父母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分道扬镳了。雨果的母亲与雨果父亲的上级,也就是一位将军关系暖昧。她带着雨果3兄弟离开他们的父亲,移居巴黎,完全靠自己扶养孩子。孩子们的生活变得居无定所,穷困不堪。他们不但总要搬家,而且母亲还继续与将军保持风流情事。在3个孩子里,雨果跟母亲的关系最亲密,既得到母亲的关心和宠爱,同时也是母亲愤怒时的出气筒,尤其当她对前夫的怒气发作的时候。但因为生活的**与混乱,尽管雨果得到母亲的喜爱,却总觉得母亲对他们缺乏足够的爱护与关照。当母亲于1821年去世时,他们已经是山穷水尽、负债累累,雨果感到前所未有的孤苦。

    第二年,雨果跟他青梅竹马的恋人阿黛拉成婚。阿黛拉长得很像雨果的母亲,这段婚姻开始时非常幸福。雨果很快发现阿黛拉在许多方面都与他母亲相似:1832年,雨果觉察到她与雨果当时最好的朋友,法国的文学批评家圣·佩韦关系暧昧。雨果当时已经是声名赫赫的大作家,可是他却没有心机,性格非常坦诚率真。然而关于阿黛拉的风流韵事他却不知对谁倾诉——这太丢人了。他唯一的办法是自己也与别人搞些风流韵事,比如跟女演员、交际花,以及一些已婚女人。雨果的胃口惊人,有时会在同一天约会3个不同的女人。